春运里的中国,生机勃勃向“新”蓬勃
挂灯笼、贴窗花,北京大兴机场装扮一新,春节期间日均航班量同比增长约10%;逛园林、听昆曲,宁沪高速阳澄湖服务区内堪比景区;做漆扇、赏花馍,从上海虹桥开往长治东的G2403次列车办起非遗“春晚”……春运里的中国红红火火。
今年春运,既有量的增长:春节假期8天(2025年1月28日至2月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已超23亿人次,从1月31日到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初七),连续5天保持单日跨区域人流量超3亿人次的高位运行;更有质的提升:新工程更通达、新装备更给力,新能源更普及、新服务更暖心。
春运的“便捷”二字,不仅仅体现在路程的缩短和时间的节省上,更体现在出行选择的多样性和服务的人性化上。潍烟高铁的开通,让威海与龙口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回家之路不再漫长;深中通道的智慧交通系统,让车流高峰下的通行变得井然有序;广州白云机场的新跑道,不仅提升了机场的吞吐能力,更为旅客提供了更加舒适的乘机体验。一个个新工程的投用,方便的是人们的出行,更激活了旅游市场,拓展了消费新空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铁路方面,复兴号新成员的飞驰原野,不仅展示了中国高铁技术的领先地位,更为旅客提供了更加宽敞、舒适的乘车环境……给力的变化,正是我国发展实力的直接体现,让人民群众在出行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科技助力春运,让出行更智慧。科技的力量,让今年的春运更加智慧、高效、绿色。多架C919首次投入春运,让国产大飞机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更以其卓越的性能和舒适的乘坐体验赢得了旅客的赞誉。南航天瞳系统的启用,更是为飞机健康监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保障了飞行的安全。在铁路上,复兴号技术提升型智能动车组的上线,不仅提升了载客能力,更在降噪效果上做出了显著改进,让旅客在享受速度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更加宁静的旅行环境。公路上,新能源车的快充设施不断完善,让绿色出行成为了可能。“新成果”“新突破”持续赠礼,提升的是春运的服务质量,更展现了中国在交通科技领域的创新实力。
服务升级,让春运更温暖。春运的温暖,不仅仅体现在温度的适宜上,更体现在服务的贴心和周到上。河南郑州新郑机场的出行便民卡,让旅客在陌生的环境中也能轻松找到方向;新疆G0612高速公路上的爱心驿站,为货车司机提供了温馨的休息场所;铁路部门开行的务工专列,为农民工提供了便捷可靠的出行服务……一系列服务举措,虽然看似微小,却传递出了浓浓的温情和关怀。铁路部门在春运期间的科学规划运输方案、申请加开务工专列等举措,更是体现了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和重视。这些服务的升级,让春运不再只是简单的出行过程,更成为了一次次温馨的旅程。
春运之路,铺就新征程的希望。春运的热闹与繁忙,不仅是对过去一年辛勤付出的最好回馈,更是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在这条流动的道路上,我们看到了国家发展的实力与底气,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魅力与力量,切身感受到春运的服务升级的温暖与关怀。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的车轮将驰而不息,“流动的中国”将活力澎湃。(文/苗瑞祥)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