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走进福建自贸试验区:在平潭感受两岸生活深度融合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张雪婷】福建省东部的平潭岛,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区域,地理上离新竹市仅68海里。当地民众常常开玩笑说,退潮时“甚至可以游来游去”。也正是因此,平潭成为不少台湾人在大陆创业和工作的首个落脚点。本月4日-7日,《环球时报》记者随“中央媒体-自由贸易试验区实地采访行”来到福建,在平潭感受到浓厚的“两岸一家亲”气氛。在这里,两岸民众不分彼此,共同为国家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克服双方用语不同
“让台青服务台胞更加方便。”7日,采访团前往位于平潭的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为解决台湾地区职业证照在大陆无法有效使用的问题,平潭自贸片区探索开展对台职业资格标准比对和采信,被国务院全国复制推广。工作人员对采访团介绍称,服务中心特地将标牌等信息换成繁体字,前台服务人员也有不少来自台湾。
在大厅一层的大屏幕上,写有“台湾地区职业证书标准比对采信情况一览表”。《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到,表单上列有数百个台湾方面的证照名称,以及与其对应的大陆资格,有些还处于“比对中”,有些则是“已采信”。例如,台湾的“室内配线技术士证”“配电线路装修技术士证”等证照名称,对应的大陆资格均为“电工”;“园艺技术士证”对应的是“农作物植保员”;台湾“就业服务技术士证”则对应大陆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相关名称的转换工作量相当大,仍有大部分台湾证照还未能比对相应的大陆资格证书。
正因两岸在行业术语以及生活用语上存在一些差异,服务中心推广“台青服务台胞”便显得尤为重要。一名来自台湾的工作人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随大陆的丈夫一起到平潭工作。她表示,以台青的身份服务台胞,可以免去一些因用语不同导致的沟通障碍。虽然服务中心的大部分台湾工作人员都是两岸联姻或以前有过在大陆的工作经验,但他们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台湾高校应届生愿意毕业后直接到大陆创业、生活。有趣的是,这名接受采访的工作人员虽然能听懂闽南语,但自己并不会说,只能用普通话回应。“像大陆各地一样,很多台湾年轻人也都不会说方言了。”
“没想到同乡这么多”
在服务中心,《环球时报》记者遇到在平潭台湾小镇工作的余女士。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6月30日,小镇的1号免税商城重新装修升级后正式亮相,已有300多家台湾厂商签约入驻,是目前大陆单体最大的台湾商品免税购物商城。实际上,除了售卖免税商品以外,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社会环境,平潭台湾小镇已成为一个台湾企业的品牌展示、台湾同胞的创业就业、岚(即平潭)台文化交融的平台。
“以前以为在大陆的台胞会集中在厦门、上海、深圳那样的大城市,我是工作原因到了平潭,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多同乡。”余女士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个孩子在台湾上大学,但自己和丈夫已经在大陆安定下来,最近又是工作最繁忙的时期,只有等年底放假才会回家探亲。她说,目前在大陆的台企会积极地在岛内高校招聘,也有一些大学生愿意在上学期间到大陆实习。“毕竟台湾的工作已经十分饱和,大陆的机会更多,(台湾年轻人)很愿意去外地工作。”余女士提到,孩子和家人会常和她打听在大陆的情况,“孩子们最喜欢的大陆城市是深圳”。
“最青睐大陆的小家电”
即便没有直接在平潭生活,这座小岛也直接影响着台湾民众日常需求。同一天,采访团抵达平潭自贸片区跨境电商物流园,一下车就看到数十个集装箱车辆停靠在物流园进出货区,工作人员在烈日下忙碌地搬运着来自全球进口以及即将从大陆出口台湾的货品。据了解,闽台物流通道通过开通两岸直航集装箱班轮航线、“小三通”航线、高速滚装货轮等航线,实现对台主要港口货运航线全覆盖,2022年下半年每周往返的岚台航班达11个航次。在此带动下,全年口岸进出境集装箱11.7万标箱,同比增长34%;进出境货轮989航次,同比增长11%。
被问及“台湾人最喜欢买哪些大陆商品”时,在平潭经济发展局工作、与采访团随行的陈先生对《环球时报》记者的回复是:“他们什么都买!”当然,台湾民众最青睐大陆轻工业生产的小家电以及日用品,比如数字电视、吸尘器、冰箱、浴缸等等。“台湾的轻工业相对薄弱,资源也比较贫瘠,这一类商品还是大陆这边物美价廉。”他半开玩笑地说,“你们无法想象大陆品牌的数字电视有多受欢迎”。
在出口货物的仓库,《环球时报》记者仔细观察了已经包装好准备运上货船的商品,的确如工作人员所说,什么都有。小到大陆生产的整箱牛奶,大到厨房水槽(十几个被打成捆),甚至还有小型塑料船,令大家十分惊讶。也正是因为两岸货运航线越来越发达,很多商品“晚上发,早上到”,几个小时就能迅速运抵上架,这让两岸民众跨境购买商品花费更少,已经能达到“海运成本,空运速度”。
热门相关:艳遇传说 总裁大人,又又又吻我了 盛唐小园丁 貌似纯洁 明朝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