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有“老”,个个是“宝”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通讯员王殷
“进大厅有没有看到新春板报?我画了18天”“刚开始免费给居民修小家电,都是带回家弄,电饭煲一打开蟑螂就跑出来了”“我有这个能力,就要做,‘小车不倒只管推’”“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社区470多名党员中老党员占比约80%,他们都是我们的宝贝”……
近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南京市栖霞区南炼新村社区退休党支部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记者探访社区时,数次被老党员质朴的言语与社区工作者真挚的感激深深触动。
南炼新村社区曾经是金陵石化家属区,常住人口1.2万人,其中老年人口基数较大,2019年完成“三供一业”移交。如何做好国有企业退休党员属地化管理,让社区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社区党委关注的重点。怎么办?社区里的老党员发挥所长,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杨适是老党员里的“年轻人”,已主动投身于免费维修、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40多年,退休后更是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社区建设中,“在厂里就负责画板报,还自学了维修,当然得把这些本领用起来,给大家服务。”
在社区的支持下,杨适作为牵头人还成立了南炼新村社区“杨师傅工作室”,多年来绘制文明宣传板报300余块,为社区居民免费维修家电4000余件,累计服务3500人次,从未收过一分钱,甚至经常自掏腰包购买零配件,“昨天刚拆了一个电饭煲,发现是主板烧了,已经买了个新的换上了,回头喊人家来取。如果是高龄独居老人,就是我上门修或者修好送回去。”常年拿着粉笔、画笔和维修工具,杨适的手上老茧明显,嘴角的笑容却也同样明显。
人们常说“社区是个大家庭”,但在现实生活中,最需要“敲门人”,敲开每家每户的“心门”。在南炼新村社区,吕秀凤就是“敲门人”之一。她是一名党员楼栋长,每天的工作日常就是穿梭在楼栋间,及时消除各方面安全隐患,协助小区居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吕阿姨不善言辞,光做不说。她负责的几栋楼,有几户人家,房子是出租还是购买的,家里几口人,都清清楚楚。我们辖区有户90多岁高龄的独居老人,吕阿姨知道后,就一直关注老人,时不时就上门看看,帮着收拾家里,一干就是好久,还注意和我们网格员错开时间,前阵子我们听人家说才知道。”社区党委副书记葛传梦眼看吕秀凤面对采访有点害羞,忍不住透露。
随后,葛传梦情不自禁地解释,她自负责党建工作以来便常常与老党员们打交道,深深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作为一个小年轻,我刚开始负责这项工作时压力挺大,没想到老党员们都非常亲切、包容,他们不仅服务社区,也在我个人的生活工作上指导帮助了很多。”
据了解,南炼新村社区还有很多像杨师傅、吕阿姨一样的老党员,他们虽然退休了,却依然像蒲公英一样,扎根在社区、活跃在社区,殷勤奉献,无怨无悔。比如,“吴大姐融冰工作室”先后吸纳党员、楼栋长、企业工程师等志愿者37人,调解280多起矛盾,成功率达98%;“幸福热线·心理咨询”志愿团队聚焦老年群体心理健康,开展线上线下咨询18场,服务756人次;“桑榆宣讲”等4支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红色教育、家风家训宣讲等,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在老党员们的带动下,南炼新村社区上下拧成了一股绳,企业“老同事”变成了社区“老熟人”,助力社区完成雨污分流、电梯增设等“幸福工程”。“一开始,我觉得社区这些事情与我没关系,但看见老党员们吃苦在前,我也被感动了。”居民志愿者孙先生说,“现在我不仅每次活动必到,还会带着自己的小孙子来参加。”
“虽然获得荣誉的是一个党支部,但我们全社区都很开心,这份荣誉属于我们社区所有老党员老同志。”南炼新村社区党委书记葛维康表示,社区将持续深挖综合素养高、热心社区事务的老党员资源,充实到网格管理服务中,同时进一步丰富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强化退休党员幸福感,推动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保障、作用发挥在社区生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