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结缘浙西小城?李政道在常山读过书,记者走访学校旧址……

潮新闻讯 李政道先生去世的消息,引发全球关注和深深的悼念。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位享誉全球的科学家与浙西小城竟有着渊源,他在衢州常山读过书。8月6日,记者专门寻访了李政道当年的读书旧址。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他在书香门第中长大,从小酷爱阅读,所读书目遍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领域。爱好驱使下的深度阅读,培养了李政道细密推敲、善于思考的习惯。

然而李政道的求学路十分艰辛,由于日军轰炸,他在上海总共读书六年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入上海租界,赶走师生,占领学校。李政道和二哥决定,离开上海到浙江。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铭汉曾撰文发表在2022年的《现代物理知识》,介绍李政道的求学之路。其中写道:

到了浙江,日军已占领杭州,钱塘江大桥已被炸断,他们晚上乘小船偷渡过江。他们并没有长期离开父母的计划,所带的钱不多,只够买一张火车票了。二哥决定让李政道先走,兄弟俩从此分开。

李政道下了火车,等不到二哥,身上又没钱,也没法联系上海的父母,只好跟着难民队伍走。

跋涉数百公里,1942年2月到达衢州常山,进入收容流亡学生的常山临时中学,念高二。1942年5月,日军攻向衢州,常山临时中学解散。

记者来到常山临时中学旧址,通过村里老人的回忆,再现了抗战时期常山临时中学的大致情景。“当年,许多举止有礼的青年男女在我们村的江氏家庙中读书。这个学校,当年乡亲们管它叫‘常山临中’。”何家乡江源村94岁的江高昌回忆道。

实际上,常山临时中学全称叫浙江省立临时中学第三部。据浙江省教育厅1945年度全省行政会议报告:1941年,因日寇侵扰,开设浙江省立临时中学,分为四部。第一部设嵊县崇仁,收容宁绍学生;第二部设嵊县甘霖,收容蚕丝职校学生;第三部设常山绣溪,收容沪、港、澳各地学生;第四部设丽水,收容宁波工校学生。

临时中学的教室和宿舍设在当时的江家村江氏家庙和紧邻的樊家村樊氏宗祠内(李政道就在此上学)。

江氏家庙的位置很好找,就在江源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旁边,这是一座古朴的建筑,门口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村干部介绍,当时的江家村,也就是现在的江源村,地处浙赣边界,是地形复杂的山区,在一段时期内,没有日军来袭,为学生提供读书的地方。后来,学生越来越多,当地殷实之户还专门腾出厅房作为学生教室和寝室,热心支持教育事业。

在战火中,离别故土、飘泊异乡的青年能有书读已是极大幸事,因而临时中学的教师勤教,学生苦学。

据当地媒体此前报道,常山老人邱鹤翔是李政道在常山临时中学的同学,邱鹤翔在采访中表示,当时学校设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等课程,他喜欢文科,李政道擅长理科。

1942年5月,日军攻向衢州,常山临时中学解散,学生纷纷向福建、江西转移。李政道也进入新合并成立的赣州中学,他并没有因流亡而荒废学业。

热门相关:超能狂兵   首席天价逼婚:老婆不准逃   萌妻鲜嫩:神秘老公晚上见   我的极品美女总裁   大首长,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