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珞珈山下,“樱”你更美
珞珈山下,东湖水畔,武大校园里的樱花正静待绽放。作为武汉春天的“第一代言人”,武大樱花承载着无数人对江城的浪漫想象。但每年樱花季,如何在“流量”与“秩序”之间找到平衡,如何让“赏樱”与“文明”相得益彰,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今年,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街道以创新治理理念和暖心服务举措,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
每年的武大樱花季,既是赏樱胜地,也曾是治理难题。今年,珞珈山街道以“文明赏樱”为目标,提前谋划、多方联动,为樱花季注入了新的治理智慧。街道与武大共建“文明赏樱”公约,通过设置文明提示牌、开展志愿服务、加强秩序管理等举措,引导游客自觉维护校园环境。更值得一提的是,街道联合社区志愿者,推出“以文明换礼遇”的创新服务:游客参与文明劝导、垃圾分类等志愿活动,即可获得定制樱花文创礼品,既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又传递了文明理念。此外,珞珈山街道还引入智慧管理手段,在主要赏樱区域设置智能监控和人流预警系统,实时掌握游客数量和区域热度,及时疏导人流,避免拥挤踩踏。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游客的赏樱体验,也为校园的安全与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
樱花盛开的季节,也是珞珈山街道展现温度的时刻。为了增强游客的体验感,街道与武大联手推出了一系列暖心服务:樱花大道旁设置了遮阳伞、休息凳、医疗点和失物招领处,为游客提供便利;校内咖啡馆、文创店推出樱花主题套餐和周边产品,让游客在赏樱之余也能感受文化魅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街道与武大合作打造了“樱花文明驿站”,邀请退休教授、文化志愿者为游客书写樱花主题书法作品、讲述校园历史故事。游客在驿站不仅能感受文化的魅力,还能通过参与文明志愿活动获得专属纪念品。这种“文化+志愿”的模式,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珞珈山樱花季的实践,不仅是一次赏樱活动的升级,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创新。通过“街校共建”模式,珞珈山街道将樱花经济与文明建设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文旅发展的新路。樱花季对武汉文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全国知名的“赏樱胜地”,武大樱花不仅是武汉的城市名片,更是湖北文旅的一张金字招牌。通过珞珈山街道的创新实践,武大樱花季逐渐从单纯的“流量收割”转向“文化输出”,让游客在赏樱的同时,感受到武汉的文明温度和城市魅力。这种转变,不仅为武汉文旅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国其他景区的文明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月的珞珈山,樱花将开。这场“樱美共生,文明花开”的春天之约,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礼赞,更是对城市文明的探索。当樱花从“争议焦点”变为“共生纽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武大校园的春日盛景,更是武汉这座城市对文明的追求与担当。愿今年的樱花季,每一片花瓣都能传递文明的芬芳,每一缕花香都能见证城市的温度。让我们共同期待,珞珈山下“樱”为文明的春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燕(湖北武汉)
责编:沈素芬【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