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耀征程|冰雪同梦暖人心 亚洲同心向未来

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圣火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点燃。这座以冰雪闻名的城市,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包裹着100度的热情,向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冰雪健儿敞开怀抱。这场继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冰雪盛会,不仅展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更以无数细微处的用心与坚守,传递着“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温暖力量。

精益求精的服务保障,让冰雪盛会更有温度

在亚布力赛区电力保障指挥部,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用“最高标准、最强组织、最严要求”守护赛区每一盏灯光的稳定;在气象指挥部,预报员们通过精密监测和精准研判,为赛事提供分钟级天气预警;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抵离服务团队提前对接航班信息,优化接驳流程,让运动员从踏入国门的第一刻便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馨。这些看似平凡的岗位,构成了亚冬会高效运转的“毛细血管”。正如志愿者小李所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让运动员专注于比赛,其他问题交给我们解决。”

赛会期间,中国联通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搭建起覆盖全赛区的5G通信网络,确保赛事直播、信息传输零延迟;工业和信息化部统筹协调,为开幕式打造安全可靠的无线电环境。从“绿电供应”到智慧服务,从交通接驳到食品安全,每一项保障措施的背后,都是“办赛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城市与赛会的双向奔赴,让冰雪经济焕发活力

亚冬会的举办,为哈尔滨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走进亚布力镇青山村,180多户村民依托滑雪旅游产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中央大街的俄式建筑群与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妮妮”相映成趣,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地标;改造后的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综合馆,既满足了赛事需求,也为赛后全民健身留足空间。数据显示,亚冬会筹备期间,哈尔滨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044万平方米,升级水电气热管网4000余公里,城市品质的提升让市民的幸福感触手可及。

这场冰雪盛会,更点燃了全民参与的热情。公益冰场上,孩子们在教练指导下蹒跚学滑;雪上项目颁奖广场旁,观众们挥舞国旗为选手呐喊;特许商品店内,“亚冬限定”文创产品供不应求……冰雪运动从专业赛场走向大众生活,成为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文化交融的文明对话,让亚洲风采绽放光芒

哈尔滨亚冬会的意义,早已超越竞技本身。开幕式上,主会场与冰雪大世界分会场联动,用“冰雪+科技”演绎从松花江到亚洲的文明交融;运动员村里,餐厅根据不同饮食文化定制菜单,商业区展陈亚洲各国手工艺品;媒体中心内,外国记者用镜头记录下索菲亚教堂的雪景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正如泰国运动员阿格内塞·坎皮奥尔所言:“这里不仅让我们追逐奖牌,更让我们感受到亚洲大家庭的团结。”

从百年前的滑雪娱乐到今日的“双亚冬之城”,哈尔滨用冰雪书写着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亚冬会恰逢中国农历新年,红灯笼与冰雪雕交相辉映,饺子宴与滑雪板碰撞出独特年味。这场“中国式浪漫”与“亚洲风采”的相遇,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活注脚。

第九届亚冬会是一扇窗口,让世界看到中国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看到哈尔滨“敢闯敢干”的城市精神,更看到亚洲人民携手逐梦的坚定信念。当圣火照亮冰城的夜空,属于冰雪的故事仍在继续——这里不仅有竞技的巅峰,更有文明的温度、团结的力量和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文/郝朝兴)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