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实数融合,创新发展

在汽车智造工厂,可以做到96种产品配置3分钟内无缝连接,“千车千面”的私人定制成为现实;在智慧港口码头,利用5G+光网等技术,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人之间的互联,以数字提升“码”力;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光缆5G工厂融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工厂智能化、透明化管理,加速企业柔性化生产能力……新春伊始,湖北省加速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释放出澎湃动能。

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提速的关键路径,更是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各地要针对地方特色和各自优势,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新型工业化建设。

筑牢实数融合数字底座。实数融合,本质就是产业数字化,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5G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万物互联、数据流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对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有着“强赋能”作用。我们要不断完善数字底座,搭建互联互通“立交桥”。在武汉,5G+工业互联网领域基础设施超前布局,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突破238亿个,接入企业节点超3.5万家;在南京,朗坤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接入工业设备超250万台/套,服务企业超4.5万家,赋能1000多家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我国5G基站数量突破425万个,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超过26亿户,“物超人”持续扩大。我国建成了全球43%的“灯塔工厂”,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规模的81%以上,带动新型工业化向纵深发展。

推进实数融合改革提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部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中,将“实数融合”放到了新型工业化、实体经济、数字经济等内容的统领位置,成为改革的重点任务。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要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要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结合企业数字化基础、企业规模、主营业务等实际情况,形成差异化的转型实施方案。只有实现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全流程的数字化打通,才能够赋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正加快推动4万多家中小企业从生产、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度改造,力争到2027年,全部中小企业上云率超过40%,“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应改尽改。

释放数据要素倍增效应。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正在成为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强大引擎。加快实数融合,要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让“数据”活起来。应积极推动数据标准化,促进政务数据与公共数据合规共享,培育一体化数据市场,推动政务数据、公共数据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流通共享,打破数据孤岛,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和开发利用水平。今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正式实施,我国开启新一轮以数据为中心的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在长三角,已建立长三角数据专题合作机制,加速打通各行业、各部门、各区域的数据“断头路”,为产业发展疏通经络。在广东、福建等地,正在加快推动企业数据资产入表,让企业过去的产品样式、销售数据、运输渠道等等数据资源,都能成为企业的正式资产,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共享。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詹蔷【责任编辑:伍佳佳】

1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