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成为乡村靓丽新名片
春节期间,除了“逛吃”,运动成为不少人的选择,比如,在乡间小路上来一场“村跑”——农历大年初五,贵州省普定县靛山村首届“村跑”开赛,比赛吸引了300余名运动员参与。除了满桌的菜肴,“一杯村口咖啡,拉满春节假期的松弛感”——春节期间,不少返乡的年轻人发现,农村老宅变身花园咖啡馆,“村咖”热了起来。无论是“村跑”“村咖”,还是此前的“村BA”,“村+”已经成为时下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村+”不仅成了乡村文旅的“流量密码”,也是链接城乡的消费新场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一系列创新性的场景相继崭露头角,其中“村咖”“村晚”“村BA”等“村+”模式不仅成了乡村文化的新名片,也展现了农村在传统与现代交汇中焕发出的新活力。这些新型活动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也为乡村带来了经济发展机会,推动了地方的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播。
“村跑”,是一项以农民为主要参与者的路跑赛事,与城市路跑赛事相比,它最大的特点是将赛道设计与村中生态景色串联、融合在一起。相较于在城市举办的大型马拉松赛事,虽然“村跑”规模和影响力相对较小,但其对于乡村全业态引流聚气作用更为直接。
再说说“村咖”。据统计,全国有超过4万家咖啡馆在“村”里。在江苏,仅2平方公里左右的南京佘村核心景区,咖啡店就有15家;而苏州太湖生态岛上,聚集着50多家“村咖”,有的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店。“咖啡+景区”“咖啡+民宿”“咖啡+露营”等元素的组合,逐渐成为乡村旅游新风尚。不仅如此,“村咖”还可以成为阅览室、文化展示厅、活动中心,从不同角度承担多元功能。
实际上,“村+”模式的成功,背后折射出的是乡村文化的自信与创新和乡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转型。通过“村咖”“村晚”“村跑”“村BA”等形式,乡村不仅能够向外界展示独特的地方文化,还能利用这些平台推动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这些活动帮助农村创造了全新的文化产业和消费市场。一方面,乡村文化的创新提升了乡村的吸引力,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民能够直接与外界对接,推动农产品和地方特色商品的销售,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此外,这些活动的举办也促使更多年轻人返回家乡,参与家乡建设,助力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
“村+”模式为乡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进步,未来这一模式可能会更加成熟并向更广泛的领域扩展。无论是作为文化名片的打造,还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村+”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乡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村+”的兴起,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乡村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们通过融合传统与创新、文化与商业,赋予了乡村新的生命力,成为了乡村文化新的符号和名片。未来,随着更多乡村活动的创新和升级,“村+”模式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的多元发展,让乡村文化在现代化浪潮中焕发出更多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