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东湖评论:冰雪风光好,同心向春行

雪韵丁香,北国绽放。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圣火在“冰城”哈尔滨点燃,照亮了银装素裹的哈尔滨。翻开中国冰雪故事的第一页,1996年,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举办,这是中国内地首次举办洲际冬季综合运动会,由此拉开了哈尔滨乃至中国现代冰雪运动的序幕。时至今日,亚冬会第三次在中国、第二次在哈尔滨举行,此刻,中国现代冰雪运动正百花齐放,冰雪资源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冰雪经济“热”力十足,精彩纷呈的中国冰雪画卷正徐徐向世界展开。

中国与冰雪的故事缘起于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纬度纵跨3°51’N至53°33’N,优越的地理位置既造就了我国风情的南国热带风光,也赠予了我们宝贵的北国冰雪资源。据国家级气象站气象观测数据计算显示,我国华北北部、东北、新疆中北部、青藏高原中北部每年平均理论雪期在50天以上,东北地区中部和北部、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中西部等地为100天以上,部分地区理论雪期最长可以达到165天左右。多年来,中国秉承保护第一的原则,合理开发和利用优渥的冰雪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应,如哈尔滨深挖冰雪资源富矿,连续26年打造冰雪大世界,吸引各地游客参观游玩;吉林依托长白山打造独特新奇的冬季雾凇漂流,将冰雪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今,中国冰雪资源的价值更加显现,在科学化、规模化地开发和利用下,其潜力正在进一步释放。

纵观中国现代冰雪运动的发展,它已然从小众运动发展成为现象级运动,成为引领健康中国的一股新潮流。习近平总书记在本届亚冬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致辞说,从北京冬奥会到哈尔滨亚冬会,中国“冰雪热”传遍大江南北,也为世界冰雪运动注入生机活力。除了依托天然的冰雪资源,中国各地还致力于打造各类室内外冰雪运动场馆,让冰雪运动突破时空限制“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些高校甚至还将冰雪运动纳入体育选修课,越来越多人在冰雪驰骋中感受着运动的快乐和魅力,中国已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从奥运会到冬奥会,再到亚冬会,中国体育健儿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顽强拼搏、为国争光,中华体育精神也在冰雪运动中一脉相承。如今,冰雪运动不仅成为中国构建健康中国的独特路径之一,还助力中国体育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更是加快了中国实现体育强国之梦的步伐。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随着冰雪+教育、冰雪+科技、冰雪+文化等的探索与应用,“小雪花”撬动起“大经济”,中国冰雪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成为中国经济蓝海里一抹亮眼的颜色。在中国冰雪“热潮”中,各地纷纷各显神通、亮出“绝活”,抢占冰雪经济新赛道,如在哈尔滨,冰雪成为研学“新宠”,点燃“研学热”;在黑龙江亚布力,“三山联网”正式开通,56条雪道可供游客选择;在神农架林区,推出滑雪看演出系列活动,把神农架民俗文化搬上了冰雪舞台。“冷资源”点燃经济“热效应”,据数据显示,中国冰雪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7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亿万元大关。中国冰雪经济前景广阔,“热”力无限,本届哈尔滨亚冬会的举办,将更是为中国冰雪经济向前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未来,要进一步挖掘好冰雪资源潜在价值,依托科技、文化、体育等激活冰雪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让中国冰雪经济更加蓬勃发展。

“冰雪同梦,亚洲同心。”本届哈尔滨亚冬会创造了历届亚冬会参赛国家和地区以及运动员数量之最,是中国向世界展示风采和面貌的一扇窗口,也承载了中国“和合共生”的和平和发展之梦,中国以友好、开放和包容的东道主之姿迎接八方来客,并与各国一道,在冰雪运动的竞技中共逐冰雪梦、共筑和平梦,书写冰雪故事新的精彩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涂雅萌(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责任编辑:伍佳佳】

1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