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速评丨迈上14万亿,两件“小事”传递哪些新信号?

仅仅一年时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就增长了1万亿元——日前,广东省大湾区办透露: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人民币。

从横向看:突破14万亿元,意味着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

从纵向看:从2018年的10.8万亿元到今天的突破14万亿。历数每一年的经济总量变化,大湾区经济总量迈上整数倍台阶的速度越来越快。

大湾区经济总量“加速度”从何而来?数据公布之际,这两件几乎同时发生在大湾区的“小事”或许传递出一些新信号。

跨境人流涌动折射出内联外合“新动力”

就在4月2日,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发布最新统计:大桥珠海公路口岸4月1日单日出入境车流首破1.9万辆次——这已经是去年香港与内地恢复正常通关以来,港珠澳大桥23次打破自己创下的“天花板”。

大桥之外,大湾区主要城市间已基本实现1小时通达。大湾区机场群旅客年吞吐能力也超过2.8亿人次。

“硬联通”绝不只是便利通行这么简单。

在广东外贸重镇东莞,在复杂严峻外贸形势之下,今年前两个月东莞外贸逆势实现“开门红”。

逆风翻盘背后,有一个巧借东风的故事:香港、东莞政府利用大湾区便利化的水陆空联动条件,让出口货物先在内地空港中心完成安检和航空打板,随后直接在东莞港通过水路运输到香港国际机场装机运往全球各地,实现了出口航空货物的“直装”和进口航空货物的“直提”。东莞的出口商品由此可以直达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效率大幅提升。

今天,大湾区港口群集装箱年通过能力已经超8500万标箱。航线网络覆盖了全球主要城市和世界主要贸易港口。在基础设施的“硬衔接”之上,粤港澳三地正在不断通过规则机制的“软联通”,以制度型开放,激发大湾区经济内生动力。

经济增量提速背后是市场融合“加速度”

4月3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业务管理办法》正式发布。未来,在澳门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之间,跨境资金可以依法自由划转——而这,只是过去五年多来大湾区利用体制机制创新打破壁垒的一小步。

粤、港、澳分属三个关税区,使用三种货币。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大湾区?国际上从未有过先例。

五年来,除了“澳车北上”和“港车北上”政策激发跨境人潮涌动,“港澳药械通”“湾区社保通”“跨境理财通”“湾区标准”等一系列重在民生、经济领域的融合举措加速落地,正在向外界传递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发展信号:大湾区纵深发展的方向就是要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统一大市场,用市场的活力和粤港澳三方的优势,激发大湾区整体综合实力的增强。

一阶一进境。迈上14万亿新台阶,数字刷新、体制机制“上新”之外,正是创新更具“深意”,发展更具新意的大湾区。

(总台记者 林丽丽 郭翔宇)

热门相关:惊悚乐园   重生之男神追妻忙   帝少夜宠:小甜妻,乖!   亿万老公,送上门!   恶魔总裁霸道宠:老婆,太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