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师青春|合肥南门小学美术老师刘晶辉:35年用心传递美,美术课要上出文化自信

大皖新闻讯 9月10日,合肥南门小学美术老师刘晶辉迎来了自己的第三十五个教师节,20岁中师毕业后,刘晶辉就走上讲台成为了一名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美术老师。在他看来,美术既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育人途径,在基础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今更是承担着引导孩子发现并感受民族文化之美的特殊使命。因此,作为一名美术老师,35年来,他一直在传递美,希望让美术课上出文化自信。

刘晶辉与学生互动

受家庭氛围影响,进入中师成为老师

“35年来,我好像一直在发现美、传递美,也很高兴看到如今美术课程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9月10日教师节当天,刘晶辉接受了大皖新闻记者的采访,谈及从教生涯,他如此感慨。

刘晶辉出生于1969年,父母都曾是老师,在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下,他从小便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向往。1985年,16岁的他初中毕业后,在家人的支持下进入合肥师范学校,成为一名中师生,也正是在这里接触到了美术、音乐等课程,种下了艺术的种子。

刘晶辉介绍,当时是全科教育,所有课程都要学习,尤其是此前从未接触的艺术类课程,更是让他们充满新鲜感,也打开了新世界。虽然学习条件艰苦,但校园内充满生机,还有各种兴趣小组可以加入,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培养了兴趣爱好,也为他们日后成为多面手老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9年,刘晶辉毕业后进入了南门小学,成为一名美术老师,至今已是35年。

课堂上的刘晶辉

社会对于美术的认知在变化,美术课要上出文化自信

刘晶辉告诉大皖新闻记者,早期,在不少家长眼中,美术是副课,一些人甚至将美术与画画直接画上等号,有的学校或没有开设美术课,或由其他老师兼任美术老师,课程设置也只有绘画和手工两种。但在他看来,美术是一种综合学科,也是基础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够引导孩子懂得审美,发现美、创造美,既能丰富精神世界,一定程度上也能疗愈内心,让孩子从中得到成功的愉悦感。

“可喜的是,如今这种局面已经发生了扭转。”刘晶辉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乃至全社会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美术教育对个人成长乃至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其经历了两轮课改,并参与编写了相关教材,切身感受到了美术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如今的美术课程除了会引导孩子发现美,还会让孩子感受民族文化之美,从而汲取有益因子,增强文化自信。而作为美术老师,他也意识到了所承担的教育责任在变化,既要正向引导孩子于学习、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还要有为国育才的使命感。美术也不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育人的途径。“即便是他们以后不从事美术相关行业,但哪怕是当成一种小爱好,从中体会到幸福感和满足感,这就是有意义的。”刘晶辉说。

刘晶辉

老师要感受并适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中师生,刘晶辉敏锐而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变革。他认为,中师是应时代所需而生,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崛起,进入新世纪后,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渐退出。如今,有更多适应时代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作为一名老师,也要感受并适应时代的变化,不能止步不前。

刘晶辉说,35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一直在不断学习,了解前沿技术,跟着时代走。前十年,他将自己视作一块海绵,不断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吸收他们的长处,来充实自己;中间十年,他取长补短后,结合实际,总结提升,形成自己的风格、理念;最近的十余年,他眼里只有学生,将自己所学所思所想转化成适应环境变化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让孩子在课堂有所启发,能受益,向学生传递幸福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幸福,感受到了双向奔赴的快乐。

美术学科迎来黄金时代,将上好每一堂课

光阴荏苒,今年55岁的刘晶辉回首曾经的学习时光和教师生涯,感慨不已。他说,中师学习的日子是他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也是青春绽放的时光,其中注重全面发展,先博后专以及理论结合实际等理念让他和同学们受益终生,如今不少同学已是业内知名的专家型老师和教育管理者。此外,还让他们有了很强的职业荣誉感和浓厚的教育情怀。在日常的教学中,他也会传递这份美好,让他欣慰的是,有的学生也接过接力棒,成为了美术老师,继续传递美。

刘晶辉坦言,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如今正是美术学科的黄金时代,作为一名美术老师,他深感振奋,也希望能够继续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有为善为,尽心尽力。“再过几年就要退休离开岗位了,我希望能在这美好的时代,上好每一堂美术课,上出文化自信,给孩子们和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不留遗憾。”刘晶辉说,这是他今年的教师节感言,也是对自己、对未来的寄语。

大皖新闻记者 韩喻(受访者供图)

编辑 许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