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观潮 | 穿越时空的“寻字人”
杭州国家版本馆
首次发布线上字体“汉仪文润宋韵”
古籍中的字体 “走”入日常生活
宋韵传世经典 从“指尖”文润“心尖”
最近,杭州国家版本馆这款历史人物数字互动显示屏,用上了一款古朴雅致的新字体,人气十足。而其中的每个字形,都从宋代古籍中来。这个创意,跟古籍打交道多年的杭州国家版本馆副馆长张璞,是牵头人。2022年,版本馆建成初期,他负责为大型活动的招贴选定字体。他介绍道:“虽然我们现在有几千个字体,但是老是挑不好,缺乏那种灵动感。但是你看我们在展柜里翻看一本古籍的时候,上面的文字非常精美的,古代就讲‘一页宋版一页金’,现在远远不止一页金。”
寻一页金字,去年5月开始,张璞带领团队,辗转多地,从存世的三千多件宋版书中进行海选。字库开发的底本,尤为关键。在南浔的嘉业堂藏书楼,大伙儿终于寻觅到了一款“理想型”。
“周密本身他是宋末非常著名的一个词人,经过了好多次的讨论,选了他的《草窗韵语》。没有一些很明显的匠气,比较有宋韵、江南特色的手写感比较强的字。”杭州国家版本馆“汉仪文润宋韵”项目成员魏甘頔说道。
底本有了,下一步就是定字形、搞开发。为此,张璞直接飞到北京,拉外援。字体设计师韩公正,从业近10年,埋头琢磨了一个半月,拿出四种方案、五套字体:“可以理解为我一个是在做画画描摹,一个是在做积木拼搭。”
为了保持字体的古朴韵味,破题还是以古籍入手。可光一个“白”字,就有近70个字形。到底选哪一个?光专家研讨就组织了近十批次。
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书法研究会主席池长庆说:“比如说,这个‘少’字一共是有五个字,都是从版本当中抠出来的,最后我们大家全体认为这个字相对有精神,毛笔书写的笔画比较厚实。我们书法来说就是有骨有肉,还有从金石这种斑驳的角度去挑这些字。”
一撇一捺,精雕细琢。1个多月专抠细节,400多个常用“种子”字体终于选定。不过,要从古籍中“脱胎”,再走向大众,每个字至少还要经过十道工序调整。调整字体重心,完善笔画黏连。团队就这样用着“笨方法”,将上千个字体的大小字号逐一比较。每一步操作,保留古朴韵味的同时,又要符合现代的使用规范。
“既要保留传统的版刻韵味,又要符合现代化的排版,这在我们之前是没有遇到过的。大字很难精致,小字很难粗放。如果说是欣赏交响乐的话,就是你在倾听的时候,你既要能够听到整体激昂的这种舞曲,当你闭上眼睛细细听的时候,你又能够听到你自己想听到的每一个乐器的声音。”北京汉仪字库设计部中文字体设计师韩公正说道。
历时一年半,这款“汉仪文润宋韵”字体正式上线。中秋佳节临近,这几天,团队又忙着将这款宋韵字体,用到节日主题文创产品中。下一步,更多的使用场景也在酝酿之中。
“希望通过这个文字这么一个小的切入点,能够撬动我们这些沉睡的文化,让文物、让典籍能够通过我们改革,长上一双翅膀,飞入寻常的百姓家。”杭州国家版本馆副馆长张璞说。
【记者手记】
与常规的办展览、搞研学、做文创不同,杭州国家版本馆的这一群“寻字人”,跨越千里、穿越时空,用一片匠心、一种创新,让古籍中的文字看得到、摸得到、用得上。一点一横一撇一捺,字字珍贵,字字入心。它是历史,更是文化。文润人心,这颗“金种子”,只有走进日常生活里,才能在人们心里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