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黄岩舰编队海警执法员讲述值守海防的故事:“把青春奉献给祖国的蓝色海疆”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张蔚蓝】编者的话:黄岩岛是中沙群岛的一部分,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黄岩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对相关海域拥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近年来,中国南海黄岩岛附近的海域并不总是平静无波。维护这里来之不易的安宁,是中国海疆卫士神圣的使命。祖国的海防是年轻海警执法员的工作岗位,这片海域既是他们坚守的阵地,也是他们人生旅途中的广阔天地。

《环球时报》记者近期采访了在黄岩岛执行巡航值守任务的中国海警黄岩舰编队的海警执法员。他们用青春热血和赤诚之心守护着这片国土的安宁。中国海警执法员的故事和经历,构成了南海巡航执法中的动人篇章,承载着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的忠诚与担当。

台风“潭美”下的逆行者

10月24日凌晨1时前后,今年第20号强热带风暴“潭美”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当“潭美”来袭并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移入南海东部海面时,中国海警黄岩舰是最后一艘离开黄岩岛海域防台避险的大型舰船。

在本次防台任务中,海警执法员遇到了重重困难。巨浪和强风使得舰艇摇摆不定,操作变得困难。他们不得不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有时甚至需要在狂风暴雨中进行紧急维修和操作。在极端的海况下,许多海警执法员都经历了晕船的折磨。然而,他们仍然坚守岗位,确保舰艇的安全和任务的完成。这种边晕船边值班的情况,考验着他们的身体极限和意志力。

对执法员龚海予来说,晕船带来的各种折磨不过是自己追求人生理想的必经之路。他说:“我是站在父辈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他们那一辈都很吃苦耐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我的英雄。坚守黄岩岛不仅仅是我作为中国海警的职责,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可能就是这种信念支撑着我的热爱、沉淀和坚守。”

在这场与台风“潭美”的较量中,海警舰上的执法员上下团结一心,挺过了风暴的考验,而这只是此次黄岩岛附近海域巡航值守中他们遇到的挑战之一。在此次任务中,黄岩舰经历了暴雨、8级西北风、大浪大涌以及能见度小于两海里的恶劣海况。执法员苏玲义回忆道:“继续坚守黄岩岛一线,还是短暂的撤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今年10月1日清晨6时,随着朝阳升起,在黄岩岛附近海域的中国海警黄岩舰编队举行升旗仪式,迎接新中国75周年华诞。对舰上的海警执法员而言,升旗仪式虽然相对简单,却无比神圣。升国旗、唱国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成为这片海域最亮丽的风景和色彩。

在这场升旗仪式上,黄岩舰上的每一名海警执法员都更能深切体会到守卫黄岩岛对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我国南海海洋权益的重大意义。苏玲义表示:“我在舰上工作了20年,参加升旗20年,这是我的坚守,也是我的骄傲。”

不同于苏玲义的“身经百战”,年轻的海警执法员纪东东流露出更加感性的一面。他说:“自己今年22岁,刚毕业就响应国家号召,来到祖国南海参加维权行动。在这里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海警执法员,保家卫国。”

“看到五星红旗在黄岩舰上升起,我忍不住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辱使命,勇挑重担,把青春奉献给祖国的蓝色海疆。”这不仅是纪东东对祖国的深情告白,也承载着中国海警执法员守卫祖国海疆的铮铮誓言与保家卫国的不变初心。

乡音和口味是最难改变的故乡印记

乡音和口味往往是人们与故乡之间最深刻的情感纽带。无论走到哪里,这些故乡的印记都难以抹去,在不经意间提醒着我们来自何方,也常常成为游子心中最温暖的回忆。在每次出海执勤前,海警执法员都会准备一些家乡的风味小吃。到了宵夜时间,有人拿出了山东的煎饼,有人煮了湖北的热干面,有人分享了新疆的葡萄干。这些充满家乡风味的小吃和特产,慰藉着海警执法员浓浓的乡愁。

在黄岩岛附近海域执勤时,有时候补给比较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海警编队会提前准备充足的燃油和食品。通常情况下,在海上漂航时手机无法接收信号,只能用卫星电话跟家人联系。闲暇时,海警执法员通过健身、看书、练字、看电视等活动打发时间。

远离陆地的海警执法员在海上高温、高湿、高日照的作业环境中需要顶得住风浪,抗得住炎热,耐得住寂寞。谈起诸多艰辛与不易,1986年出生的陈代发说:“在执行海上维权执法任务时,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和极端天气,出海天数可能会变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的绿叶菜和瓜果易坏,往后只能吃耐储存的洋葱、土豆等蔬菜。”

除了在黄岩岛海域进行维权执法任务以外,海警执法员还需要进行机械检拭、站位操练、装备保养等一系列日常工作。“苦是苦了点,但人生总是有苦有甜。守护祖国海疆,是我们海警人的神圣职责。它不仅关乎国家领土完整以及向海图强的伟大目标,更承载着亿万人民的安宁与幸福。”陈代发自豪地说:“奋斗是青春最好的选择。唯奋斗者,追梦的脚步永远向前。我们全体舰员都要努力做到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

彝族小伙的山海梦

这些常年在祖国海疆坚守的中国海警,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个性和昵称,以及各自的梦想,正是这些生动的面孔构成了一幅幅鲜活的中国海警群像。第一次看到21岁的彝族小伙沙龙勇时,他黝黑的皮肤和一双醒目的粉色跑步鞋,令人印象深刻。弹吉他和热爱健身成为这位从大凉山走出来的阳光小伙的标签。

沙龙勇的家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海,对于世代生活在大凉山的人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对沙龙勇来说,海也有着莫名的吸引力。

两年前,这名彝族小伙从群山闭锁的小山村来到广州,正式成为了中国海警的一员。“我第一次看到了大海,非常激动。我常常望着大海出神,有时感觉它像群山一样壮阔,有时感觉它又像丝绸一样柔软。这种感觉很神奇。”沙龙勇说,自己时常会想,如果把家从山上搬到海边,空闲的时候就可以去海里抓螃蟹,对着大海弹吉他,看海鸥自由翱翔。

作为海警执法员,几年来,沙龙勇跟随海警舰艇编队多次前往黄岩岛海域参与执法巡航活动。沙龙勇说每次休假回家都会把自己拍的海上风景视频和照片与家人分享。他深情地说:“想让大山里的父母兄弟姐妹也看看大海,尤其是我守卫的这片蓝色疆土。她真的很美,我会尽全力去守护。”

对于黄岩舰上的年轻海警执法员来说,背后,是对故乡家人的牵挂;前方,有他们魂牵梦绕的星辰大海。对于家人来说,他们可能不是英雄,但对于祖国,他们是甘于付出、甘于奉献的海疆卫士。

“在船上,每个人都会得风湿病。”拥有与沙龙勇同款黝黑皮肤的执法员马杰开玩笑说。当《环球时报》记者得知马杰也是个彝族小伙时并不感到意外,毕竟他的肤色和优美的歌声早已“出卖”了他。马杰告诉记者,他的彝族名字叫拉玛惹佳,汉语的意思是“帅气的男子”。从日常生活聊到家乡云南大理,再聊到人生理想,这个洒脱开朗且健谈真诚的大男孩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我是个感性和晚熟的人。和许多‘00后’一样,我有时对未来也有着些许迷茫。社会的快速变化、互联网信息的泛滥以及看似多元的选择,都让我感到困惑。”马杰回忆说,“很多时候,我觉得黄岩舰就是我的精神避风港。”对于许多像马杰一样的年轻海警执法员来说,在茫茫大海上执行任务就是在履行对祖国的承诺,这样的经历不仅让他们坚定信念,也更加深刻地理解责任与担当。在黄岩舰上,他们逐渐成长,磨砺勇气,绽放青春。

“00后”海警执法员:出海前一周抽空领结婚证

如今,越来越多“00后”加入海警队伍。今年24岁的执法员樊沅书喜欢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自己和新婚妻子的合照。对于自己日常“秀恩爱”的操作,这位来自昆明的小伙害羞地说:“我不太爱出镜,但我媳妇很喜欢自拍。出海前一周,我俩抽空去领了张结婚证,7年的异地爱情长跑,我终于把她娶回家了。”

回忆起这段非比寻常的领证经历,樊沅书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媳妇一个星期五加完班后从昆明飞到广州,周六领完证,周日一早我就送她去机场了。接下来一周都在忙着筹备出海,忙到我都忘了自己已经领证结婚了。”在与自己的新婚妻子短暂见面后,樊沅书再次登上了准备前往黄岩岛海域的黄岩舰。他笑呵呵地说:“有的任务如果需要由我来完成,我希望自己能担当得起这份责任。” 

在黄岩舰上,像樊沅书这样的“00后”不在少数。对那些已经恋爱结婚的执法员来说,远方的爱人就是他们心中最深的牵挂。“有对象的休息时和对象打打电话唠唠家常,让家里人放心。”樊沅书对记者说。本航次接近尾声时,他向《环球时报》记者展示了自己在舰上写下的诗句:“日夜守海志如磐,波涛声声伴吾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