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电力攒劲 红柳更红

一朵朵赤松茸悄悄探出圆圆的脑袋,棕褐色的菌帽、白色的菌柱破土而出,东一丛、西一簇,在平均海拔3000米的青藏高原上,散发着别样的清香。外面气温零下十二度,智能大棚里却是零上二十四度的恒温,温暖如春。

1月29日,夕阳在红柳梢上溅起猩红的霞光,沿着109国道,顺着路牌标识,车子缓缓驶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红柳村。这是个在红柳滩上诞生的村庄。2013年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40户村民拆迁安置到这里,因此地长满了红柳,便叫红柳村。2014年村里赶上了农网升级改造的好时机,动力电通到了家门口。有了动力电,村经济快速发展起来,成立了仁达合作社,带动了“周末采摘”集体经济,2023年合作社扩大了规模,新建了10座电子恒温智能大棚,引进赤松茸、猴头菇等食用菌种植。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善高兴地说:“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攒劲了,好日子闻着味道都幸福哩。”

从田野穿越而过的10千伏沙一路,铮亮的银线越过村庄上空。这条线路曾经是红柳村唯一的供电线路,随着村里的用电负荷飞速增加,线路出现过负荷、电压降低的情况。国网海西供电公司对该线路进行整治,拆分台区,新建了一条3.2公里线路,架设了两台公网变压器,在10千伏沙一路与白五路之间加装一台联络开关,将一部分负荷转移到10千伏白五路上,形成环网供电。村里的用电可靠率达到了99.983%,月用电量同比增长了近两成。

国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西格尔木)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薛明、张新年走进村庄,逐个儿为26座大棚里的用电设施展开安全“体检”,特别是棚里的电线,每一处接头细细查看,生怕有断股现象。张新年用绝缘胶带小心翼翼地包扎着一处裸露的线头,告诉种植户千万别大意,这些裸露的线头特别容易短路,迸出的电火花若是溅到干燥的菌棒上,可就酿成火灾了。合作社负责人赵雪莲告诉笔者:从去年10月份开始,合作社积极探索赤松茸特色种植,试种了三个大棚,眼下正是出茸的“黄金期”,对温度湿度要求特别高,就像个娇气任性的尕丫头,稍不顺意就“闹脾气”,影响出茸质量,因此对电的“依赖”更高了。

薛明熟练地打开电表箱,测量三相电压电流。扭头对张新年说:“A相(电压)230伏、B相227伏,C相……三相电压平衡!检查合格。”张新年飞快地记录着。赵雪莲拿起一朵赤松茸说道:赤松茸又叫巴西蘑菇。口感好、营养高,采摘期一般为3~4个月,周期长、价格贵,按照现在市价,一个大棚的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因为青藏高原种植赤松茸的少,物以稀为贵,一些饭店提前就预订了。

驻村第一书记桓国平说:“在产业发展和实现村民致富增收上,红柳村实行多元化产业链。目前除了农家乐,还有玫瑰、草莓、蟠桃、蔬菜采摘,有看的、有玩的、有吃的,周末经济非常可观。”

问起对供电服务还有什么要求,桓国平想了想:“还真没啥要求了。采摘高峰期时,如果电上有啥(事),我们一个电话,不管白天黑夜,红马甲们就来了,甭管啥时候,多冷多晚都不耽误供电。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呼嘟啦干散(特别漂亮利索)。”

地上的影子越来越长,蓝色的暮霭悄悄匍匐在大地上,光影中红柳村如同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炊烟袅袅,宁静温馨。(王雅白 许小萍 王佳)

热门相关:集中营狩猎1982   性爱不眠夜2   如何成功丢分   黑暗血时代   护花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