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发布
《南京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发布
10条举措,为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保障支撑
南报网讯(记者周容璇张甜甜)优化营商环境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2月13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解读《南京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工作要点》共有10条举措,重点围绕要素、服务和制度三个维度,为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支撑。(更多报道见A3版)
据介绍,近年来,南京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是我市连续出台的第七个优化营商环境文件。今年的《工作要点》,结构简洁明快,举措精准务实,努力让企业群众听得懂、用得上。
具体来看,《工作要点》要素保障方面,包括强化科创资源、金融资源、人力资源、应用场景保障等4条举措。优化服务方面,包括优化涉企服务、行政审批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3条举措。健全制度方面,包括规范招标采购、规范涉企执法监管、强化对外开放等3条举措。
其中,强化科创资源保障方面,我市提出,推动保险公司开发科技成果转化险,对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企业参保的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险、专利险,给予最高50%保费补贴。强化金融资源保障方面,将出台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相关文件,推进“4266”产业体系补链强链。强化应用场景保障方面,将推进南京城市算力网平台建设运营,提供普惠易用的智算、通算、超算等算力服务,向200家以上中小企业、科创企业提供算力支持。
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方面,我市提出,深化工业重点项目“五证齐发”改革,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实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书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五证”在项目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5个工作日内发放。规范涉企执法监管方面,我市明确,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合理确定检查方式,严格检查标准和程序,加强行政检查执法监督,减少入企检查频次,杜绝随意检查。强化对外开放方面,我市明确,持续推进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和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试点,争取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准入、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服务等改革试点落地;开展“走进跨国公司行动”,及时协调解决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年走访100家以上跨国公司。
据悉,下一步,我市将全力落实好“新春第一会”部署精神,进一步强化“说到做到”工作作风,持续深化改革探索,全面释放促进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信号,激发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以更优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