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列车穿梭半世纪
作者:高景山
在高铁飞驰的时代,一趟以“慢”为名的绿皮火车,却穿越往来于鲁中山区已经五十载,成为齐鲁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趟从淄博驶向泰山的7053次公益慢火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承载民生温度、文旅活力与乡村振兴希望的“幸福列车”,这是铁路人用50年奔波劳碌写出的时代答卷。
服务民生的“幸福车”:一元票价背后的民生温度。7053次列车的诞生,源于最朴素的民生需求。20世纪70年代,它最初作为铁路职工通勤车运行,后因山区交通闭塞,逐步向沿线村民开放,成为“庄户列车”。半个世纪以来,它始终以最低1元、全程11.5元的亲民票价,串联起淄博至泰山沿线20个乡村站点,覆盖184公里的山区腹地。对于世代居住于此的村民而言,这趟列车是就医、求学、探亲的生命线,更是维系城乡情感的血脉。往昔列车取暖靠锅炉人工操作,夏天靠小电风扇降温,旅客喝水要列车员提着大铝壶送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车厢升级为空调列车,配备电茶炉,硬件设施焕然一新,但票价始终没变。这种“变与不变”的坚守,恰是铁路部门“人民至上”理念的缩影。
促进文旅产业的“宝藏车”:慢节奏中的诗与远方。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7053次列车从“通勤车”蜕变为“网红旅游专列”。它途经15个古村落、6个特色小镇,串联起马鞍山抗日遗址、开元溶洞等文化地标,更将周村古商城、潭溪山等景区编织成一条“山水人文走廊”。城市居民周末乘火车登山、钓鱼、赶大集;游客则沉浸于绿皮车的复古情怀,拍摄车窗外的田园牧歌。车厢内,非遗展示、农产推介活动频繁上演——临淄的鹧鸪戏、淄川的聊斋俚曲、手工琉璃工艺品,让旅途充满文化韵味;而大樱桃、猕猴桃等时令山货,更让车厢变身“移动集市”。
乡村振兴的“致富车”:车轮滚出的山乡新图景。7053次列车的价值,远不止交通。它将沿线资源串珠成链,激活了沿线乡村的经济活力。文旅融合的乘数效应同样显著。如今,沿线村庄发展起300余家农家乐、民宿,聂家峪、鲁子峪等特色村落成为“网红打卡地”。列车沿线辐射20多个景区和8大民宿集群,成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核心纽带。
50年风雨兼程,慢火车的“快”使命已经成为时代温情与民生担当。当城市与乡村因它而共鸣,当传统与现代因它而交融,这列穿梭于青山绿水的绿皮车,已经成为共同富裕路上最动人的中国故事。
一审:叶力
二审:陈仕发
三审: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