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锐评:莫把“走程序”视为懒政怠政“护身符”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称,一些群众到政府部门去办事,第一次去,工作人员回答说“还需要走程序。”过来一段时间再去,相关人员挂在嘴上的还是“在走程序。”再过一段时间去,答案大同小异,还是“在走程序”。一个程序走了几个月,还不见踪影,这难免让办事群众寒心,到底是在走程序,还是患了“庸懒散浮拖”的作风病,在敷衍塞责。

事情要办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走程序。走程序,是为了规范办事流程、明确权责关系。相信大多数群众对此都能理解。但在一些地方,走程序却成为一些部门不作为、慢作为,甚至吃拿卡要的借口和托词。面对群众的大事小情,都以走程序拖着办。如果有群众或向单位主要领导反映,或向上级部门投诉,他们才认真去办,办完后,还不忘了加一句,现在终于走完程序了。如果群众缺乏耐心,这些事情往往就不了了之。如果群众实在等不及了,给他们意思意思一下,程序往往也能很快走完。

“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党员干部懒政怠政,极易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寒了办事群众的心。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一个岗位,就必须兢兢业业地履职尽责。事情无论难易,只要是本部门该处理的事情,就应责无旁贷地予以积极解决。“走程序”本为规范办事,不应成为懒政怠政的“护身符”或“挡箭牌”。

要防止“走程序”成为极个别人懒政怠政的“护身符”,各级党组织一方面要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帮助,提高他们的政治站位,让他们尽心竭力为群众服好务;另一方面继续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要明白无误地告诉每一个办事群众,他们所办的事,最多多长时间能办成,以此给办事人员套上“紧箍”,让他们不能拖着办、等着办。此外,也要加强监督监管,对为民服务中不作为、慢作为的党员干部,要发现一起,惩治一起。以此教育震慑广大党员干部,让他们打起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好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制度重在执行,干部还需自我加压,多一些“马上办”,少一些“走程序”借口,党员干部才能尽心尽责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个合理诉求,及时给群众一个满意的回复。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江文

责编:沈素芬【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