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筑港张雨:扎根海港写忠诚,逐梦深蓝当尖兵
鲁网6月21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胡顺静)13个年头,4700多个日夜,龙口港、烟台港、蓬莱港、潍坊港、青岛即墨女岛港......一座座港口地标工程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也见证了张雨从青涩的毕业生到中建筑港项目总工程师的进阶旅程。
他俯首耕耘、刻苦钻研,“把脉”质量安全风险,为项目优质履约提供技术保障;他精益求精、笃定创新,用自己过硬的专业技术为项目攻坚克难,为企业提质增效,展现了一名新时代优秀项目总工的风采。
以“钻劲儿”锤炼技能
时间拨回到2011年,张雨被分配到招远春雨旅游码头项目,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开始系统学习实践。
秉持着“凡事都要钻研到底”的劲头,通过不断在学习中补齐短板,在实践中提升能力,不到一年,张雨便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对质量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招远春雨旅游码头项目施工受季节影响,需在台风来临前完成防波堤外侧扭王字块体护面施工,60天的时间内要完成安装约2万块的施工任务,这让整个项目团队都压力倍增。在老员工还在百感交集时,他悄悄召集部门技术员和施工班组负责人共同研讨最佳解决方案,随机摆放、正反式规则摆放、列队式规则摆放,为了保证扭王字块体的护面效果,又能兼顾旅游码头的美观,张雨带领大家反复试验了多种摆放方式。研究、试验、修改,最终确定出“定点随机摆放”最优流水施工流程,保证了扭王字块的高效安装,顺利在台风来临前完成了施工任务,确保了防波堤的安全。
为山九仞,功在平时。张雨不仅乐于钻研,更注重对项目建造经验的积累总结,13年来,他参与研发的新技术获国家专利授权8项,交通部一级工法1项,省级QC成果1项。
以“闯劲儿”迎接挑战
工程建设好比攀登一座座高山,讲究做最“实”的工作,啃最“难”的骨头。
2020年3月,张雨担任青岛即墨女岛港升级改造项目总工。作为省市重点项目,首次创新采用“重力式沉箱墩式结构+沉箱墩式透空堤结构”的设计型式,带翼板结构的沉箱预制及出运安装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公司没有现成的应用案例可循,千头万绪,从何做起?
“磨刀不误砍柴工”,张雨一直坚信“巧干”比“闷头干”更有效率,这也让他在工作中形成了先想后做、不断钻研的工作方法和态度。张雨从准备工作开始抓起,建立三重保障:一是依托公司高新企业技术平台,立项科研课题,集中对项目施工重难点进行突破;二是织项目技术骨干,深入研究设计文件,寻找优化突破点;三是组织项目专题会议,提前梳理各类风险,逐条分析并制定防控策略,力求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越是艰难未知的挑战,越能锤炼人!”凭借一股子“闯劲儿”,张雨带领项目技术团队研发了《一种沉箱内外模板拉杆快速定位安装装置》《一种沉箱预制模板的固定结构》实现了变截面结构一次性浇筑的大型钢模板、沉箱外墙弧角模板,提升沉箱成品质量,提炼出了《透空堤翼板式沉箱预制安装施工关键技术》工法一项,此项工法也被评为“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一级工法”。
以“拼劲儿”书写担当
面对即墨女岛港升级改造项目施工班组学徒多、工效低、收入少的情况,张雨召集项目工匠创新工作室成员放弃业余时间,为施工班组提供“一对一”定制技能培训。仅2021年一年,累计组织工人专题培训20余场,覆盖1000余人次。参训工友通过技能培训,工作质量和效率有了显著提升,人均年收入增长近2000元,部分学徒工通过培训提前转正,人均年收入提升3000元左右。
在青岛打了漂亮的一仗后,张雨转战烟台,担任芝罘湾广场码头项目负责人。身份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加码,如何超前谋划、统筹协调,强弱项、补短板,带领项目团队打好应对“主动仗”摆在了张雨面前。
在钢管桩沉桩作业时,受南北季风交替、强对流等极端水文及气象条件影响,码头沉桩施工“窗口期”短、任务重。124根钢管桩,单桩最大自重8.2吨,最长桩长21.6米,同时,还面临施工海域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风化程度不均匀等施工难题。
肩负着责任和使命,就不怕困难和挑战。组织策划会议,部署施工组织、确定施工方案、推进工前筹备......工作推进井然有序。施工中,根据现场条件不断优化施工部署,动态调整作业方案;盯紧施工的同时,第一时间解决现场遇到的技术、组织等问题;加强与地方海事、交通等职能部门的对接协调,争取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起早贪黑,与水位赛跑,全程监守监测,历经21天昼夜奋战,圆满完成全部钢管桩沉桩作业,较计划工期提前了一个半月”,工区技术员范文卿回顾起来记忆犹新,从技术人员成长起来的张雨面对压力十分淡定,总能把压力化解为一项项具体工作,逐一破解。
在张雨的带领下,项目斩获烟台市2023年度“汇聚新动能·冲刺万亿城”创新创优劳动竞赛建功标兵,他个人也先后获得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工匠”、“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遵道而行,到半途更须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从业十余载,张雨用智慧创新思维,用汗水磨炼意志,用成绩证明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踏实的脚印。未来或许很远,但勇于担当、实干拼搏的人已经在路上。
责任编辑:刘亮亮